小学美术《汽车的联想》教学设计
怎么了解汽车
基本信息
姓    名
学    校
学    科
美术
年    级
一年级
人美版 第3课
学习领域/模块
造型·表现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基本形组合的方法
1.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本课与本册第4课《漂亮的童话城堡》、第5课《画蘑菇》同为创新单元中“造型·表现”领域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用基本形概况的方法表现事物,并在认识各种基本形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基本形组合的造型表现活动,启发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感受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部分,为今后的造型表现打下基础。单元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外形特点、结构及其功能等特征,学习用不同的形状组合、描绘、联想的方法,能创造性地表现事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创意构想,运用基本形的组合,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单元重点:探究、了解事物的外形特点,运用基本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并以原型大胆展开联想。单元难点: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生动画面。
2.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基本形组合的方法
汽车的联想    漂亮的通话城堡        画蘑菇
            运用基本形的组合      运用基本形的组合      运用基本形的组合表现事物形象      表现高低、大小等变化      表现遮挡关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汽车的联想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提高,作为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的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具有了更为理想、实用、节能环保的功能,给充满好奇的学生留下了强烈的视觉感受、美好的记忆和丰富的联想……本课在编写中,在题材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的特征;在教材的设计上也凸显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知识性、美术学科的本体性及内容组织的合理性。
2.学习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图形变变变》一课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基本形,会用基本概况的方法表现简单的事物;在《可爱的家》一课中,学习了概况家具造型特点;在《妈妈》一课中,学习了用基本形概况的方法表现动物的特点等。本课教材中涉及到的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学生对画汽车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能概括出汽车每一部分的形状,但对于利用形状的组合表现汽车的联想,或依汽车的外形把生活中的物品变成汽车的形象,有一定难度。为此,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启发联想等,教给学生表现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想象,创作性地表现汽车、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学习目标确定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了解汽车既是现代生活的交通代步工具,也是人们工作中重要的生产工具。(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汽车的种类、结构及其功能。(3)学习用不同形状组合、描绘出不同的汽车。(4)学习汽车联想的方法,能创造性地表现汽车形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创意构想,运用基本形的组合,创造性地表现汽车形象,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2)采取集体合作的方式,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幅表现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及设想,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中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2)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大胆表现的能力。(3)增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4.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基本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各种汽车,并能创造性地表现汽车形象,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2)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汽车联想”的作品,并把自己的设想介绍给同学们。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汽车的生动画面。
5.学习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评价 师生评价2.评价量规:  以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肯定。  使学生对本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掌握的绘画技能有成功的满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情趣与创作欲望。
6.学习活动设计                                                      复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谜语导入
教师活动11.教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很爱动脑筋、猜谜语吧。我说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小小一间房,有门又有窗,马路中间跑,行人靠两旁。2.板书——汽车。
学生活动1聆听,思考,猜出谜底——汽车。学生发言,猜出谜底——汽车。
活动意图说明: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猜谜语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21.欣赏、提问。(1)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样的车?他们都能为我们做什么?(2)展示课件。提问: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车的图片,你见过这样的车吗?2.分析汽车结构。(1)问:不同功能的车,它们的外形一样吗?(2)展示汽车玩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汽车的结果是又哪几部分组成的。3.探究汽车的表现方法。(1)问:汽车的各个部分可以用什么形状概况的?他们都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的?(2)教师课件展示结果复杂的车,通过课件分析讲解。4.引发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1)教师展示现代汽车。教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造型美观、功能独特的汽车。  可是,历史上最早的汽车在造型(板书)及功能(板书)等方面,可与现状的汽车有很大的不同。你了解汽车发展历史的相关知识吗?请大家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配合学生的介绍,补充相关知识,并展示图片或汽车模型让学生欣赏。在生活体验中、人们从汽车大造型、性能及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断进行改……这是20世纪初生产的T型汽车,我们看看这种车和以前的汽车相比有什么优势呢?后来生产的甲壳虫性及之后的船型汽车(展示相关的汽车模型)都比以前的汽车造型更简洁、轻巧,性能也更加先进了。(展示楔形汽车模型)设计师设计出的楔形汽车,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流线型汽车。这种汽车比过去的车好在哪里?5.了解中国汽车发展状况。提问:大家了解汽车发展的知识,谁知道我们中国汽车发展的相关知识?配合学生的回答,展示相关图片,补充相关内容。6.欣赏造型新颖、美观的现代汽车。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没有停止对汽车的联想,他们不断地创新,各种新奇的设计令我们耳目一新!(展示造型新颖、美观的汽车图片)。7.引发学生的思考。(1)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问题吗?(2)同学们,你们所提的的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设计汽车时不得不考虑的,那我们该如何解决呢?8.展示环保汽车。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充电汽车、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教师:瞧!你见过设计师的环保汽车吗?9.教师示范教师:看了这么多造型美观、功能奇特的汽车,我对汽车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板书——联想),我要把它画下来。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讲解:我联想到汽车是椭圆形的,画上弧线,这是车灯,你们看它的外形像什么?对了!像一顶帽子。我驾驶着汽车,行驶在上班的路上,呀糟糕!前方堵车了,怎么办?同学们还在学校里等着我上课呢,看来我只能使用我的秘密武器了……来,调好车档,按下开关钮,启动飞行器,螺旋桨弹出来了,启动成功,起飞……同学们,就这样,我没有迟到,顺利地来到了学校。为了让我的小帽车更漂亮,画上装饰线,再涂上漂亮的颜。怎么样,我的车很不错吧?10.欣赏同龄学生作品。(1)我们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分析他们是怎么联想的。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绘画作品,并进行讲解。(2)看看教程中的学生作品是怎样对汽车进行联想的,他们又是怎样表现的。1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1)看了这么多汽车,你有什么联想?你想表现一辆什么车?(2)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学生活动2介绍不同功能的车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说出汽车的种类名称及功能。思考、回答。观察、分析,回答:车头、车身、车轮……观察教师展示的汽车玩具模型,探究各部分是由哪些基本组成的。分析并了解结构负责的车是由哪些基本形组合的。学生总结:结构负责的车也同样是由概况基本形组合而成的。欣赏。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分享所了解到的汽车发展历史及其相关知识。观察、思考,补充相关知识。学生:比以前更加舒适了,不怕刮风下雨了。学生思考、总结:楔形车比过去的车阻力小、速度更快。学生回答:1.我国的汽车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建成的。1957年生产出第一辆载货的解放牌汽车。3.我国历史上最早自行研制并设计生产的轿车是红旗牌轿车,它被誉为“国车”。学生聆听。欣赏、思考。1.学生思考、回答:(1)汽车尾气导致环境污染。(2)能源点的大量消耗。(3)城市交通堵塞……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畅所欲言,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欣赏。思考。聆听。了解如何运用基本形组合汽车的外形。学习运用“仿生想象法”把生活中的物象变成汽车的形象。思考如何添加细节,体现汽车的特殊功能。欣赏,了解完整的创作过程。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分析同学们是怎样对汽车进行联想的,他们又是怎样表现的。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学生构想。思考、想象、形成创意。学生交流,谈谈自己的设计想法。
活动意图说明:了解生活中的各种代步工具车、生产工具车及其功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观察对象的视觉艺术特征。了解汽车的结构,为进行汽车的联想和艺术创作做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观察、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概况能力。师生互动交流,丰富学生对汽车发展历史的相关知识。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明确表现方法,为学生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做准备。
环节三:艺术实践
教的活动31.布置艺术实践的要求:请你画一辆你最喜欢的汽车。沿着轮廓剪下来。2.教师巡视辅导,鼓励敢于创新、大胆表现的学生。
学的活动3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及创作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环节四:评价作品
教的活动4教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未来城市交通图(立交桥)你们帮老师看看,还缺少些什么?(没有汽车)请你们帮帮忙,快把你们画的汽车贴在未来城市的交通图上吧……
学的活动4将自己创造的作品贴在未来城市的交通图上,贴作品时注意自己的汽车粘贴的位置,要遵守交通规则,有秩序,车辆靠右行……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作品、设计思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念他评:评一评哪辆汽车造型新颖、功能独特。
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互评,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环节五:课后拓展
教的活动51.教师展示图片。教师:同学们,几年前的北京设计周,老师在国家博物馆发现了一款这样的汽车。它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对了!是竹材。用材料代替了钢铁的材质,也就是说人们不仅从造型、功能方面上对汽车展开联想,还从材料上进行大胆的设想。板书:材料。这种竹筐一样的电动车既环保又时尚。竹子是有弹性的,即使车子碰上了人,也不会伤得很重,因此,它更安全。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对汽车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并用艺术的形式画出了心中汽车的形象。也许,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同学们所联想的那样,但我相信未来的汽车一定会更美观、更环保、更安全、更智能化……你们申请的想象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的!
学的活动5学生欣赏,分析汽车的材料。学生回答:竹材。理解不仅可以从造型、功能方面对汽车展开联想,还可以从材料或其他方面进行大胆的设想。欣赏。聆听。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新材料、新工具、新手段的探究欲望。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7.板书设计汽车的联想造型 汽车        功能 联想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作业:运用水彩笔和油画棒等工具创作一辆你最喜欢的汽车并沿着轮廓剪下来。教师在指导绘画时,要提示学生观察并注意表现汽车各个部件的特征,力求体现出细节,如车轮轴、螺丝、轮胎花纹、反光镜、前后及两侧车灯、车窗、雨刷器等。拓展学习:通过教师示范或欣赏同龄学生作品,给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术支撑,满足学生绘画表现的欲望,并能创造性地表现汽车形象。另外,本课可以通过个人创作画一幅最喜欢的汽车,也可以全班集体合作完成一幅表现未来城市道路交通井然有序的作品。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表现方法的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创意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