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传统险企:
科技力=竞争力
保险业的规模之争正向科技之争转变。
保险科技的注入不仅帮助传统险企攻
克各个环节的发展痛点,带来新的增长
发力点,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转型及保
险科技的应用,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
力,向高质量增长迈进的必由之路。不
过,当大多险企还将数字化的重点放在
劳动密集型场景的人力替代、RPA提
升流程自动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大数
据提高反欺诈能力实现减损等方面时,
头部险企已开始重金布局“保险+”生
态。由此可以预计,保险科技能力或将
进一步强化头部险企的竞争优势。
依托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保险公司一直以来通过人海战术与粗放式“跑马圈地”获得了规模的快速增长,但由此伴生的各种“顽疾”已成为当今保险企业升级发展的掣肘。
在用户体验方面,传统保险产品获得感低、理赔体验较差,保险营销方式不受信任;在企业经营层面,产品同质化严重,综合成本率高等制约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在系统构建上,保险公司传统核心系统主要是面向保险业务流程设计,架构呈现出强耦合特征,信息交换和数据处理能力低下,无法支持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及业务创新。
迄今为止,险企从销售、投保、精算、理赔、服务、投资等几乎所有节点,都存在很多难点、痛点。在数字化浪潮之下,很多传统险企积极借助科技应用解决痛点,比如利用数字化手段使寿险业营销思路从
传统线下人海战术和高压管理,过渡到线上专业营销、营销、批量获客,并利用互联网工具完善产品体系等。而大数据也的确正在改变传统保险的定价、营销、核保方式,但数字化给保险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才刚刚开始。
在产品定价环节,更多维度的数据能够作为风险因子指导定价,从而提高风险定价的精准度,而且大数据评估上市产品的实时销售数据、赔付情况、市场反馈等信息,及时更新迭代产品;在营销环节,结合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用户,实现购买转化率的提升;在赋能代理人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使得代理人在展业前了解目标用户的保险需求,并针对性的推荐保险产品;在反欺诈环节,建立实时的反欺诈规则引擎,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识别骗保行为。
险企利用科技手段聚焦保险价值链,重塑产品设计、精算定价、销售管理、风险核保、出险理赔等环节,使保险变得更贴心、更便利、更普惠,从各个环节助力降低成本、缓释风险、提升效率、提高客户体验,如智能语音客服、人脸识别、基于RPA的流程自动化等。而科技的力量助推险企构建保险新业态,
新定义未来保险,促进保险生态圈的升级和革命。
根据普华永道的调研,传统保险基于不同的行业地位和资源禀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其中,大型保险公司由于其数字化转型起步早、投资大,已获利于各自数字化转型的初期成果,开始“扩建赛道,打造生态”,围绕自身业务优势,全面发展、构建保险生态,拓展业务边界。实力雄厚的保险集团更是借助企业风险投资及孵化器、加速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如中国平安已通过收购海外相关保险科技公司,布局全球化的健康生态。
中型保险公司尚处于“选择赛道、科技赋能”阶段,聚焦业内成功实践,应用成熟技术,通过科技赋能“长板、补短板”;小型保险公司受限于自身现状和能力,着重“赛道突围,探索细分市场突破”,主要聚焦于渠道,围绕业务模式和保险场景进行体验优化,且以完善现有IT 能力为主。
科技就是生产力,对传统险企绝不是一句空话。对传统险企来说,这是一场不可逆转的变革,如何构建数字化发展长效创新机制,立足长远布局,形成差异化优势,才是制胜之道。
中国平安:全生态布局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或“平安”“集团”)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集团,也是中国传统险企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
著名《经济学人》杂志认为“平安的面试体验可谓非同寻常。想在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集团成为一名代理人,候选人必须接受AI 的提问。答题时,候选人的声音、措辞和手势都会经过AI 的仔细审查,以确认其是否具备成功销售人员的素质。经过数百万次面试数据的积累,平安的AI 系统能快速挑选保险人才。从平安保险代理人的生产力评分来看,平安AI 系统是有效的。”
事实上,中国平安目前运用AI 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了智能保单与理赔全流程自动化,并于2019年开始利用AI 技术赋能人工坐席和代理人,
用户侧上线Ask Bob 、增强交互,同时也不断升级智能陪练工
图片来源:IC photo
Cover Story
具,支持代理人进行产品知识、分客户销售方案等多元化场景演练。
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已初步构建了科技服务的五大生态圈: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图1)。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4625项,累计达26008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科技业务总收入427.32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2020年一季度进一步扩大。
中国太平洋汽车网深耕医疗生态圈
2020年7月27日,中国平安与日本盐野义制药株式会社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盐野义制药(香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上海及香港成立“平安盐野义有限公司”及“平安盐野义(香港)有限公司”。盐野义制药将在两家合资公司建立药物研发中心。盐野义制药专注于传染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及强大的药物研发能力。
这无疑是中国平安构建医疗生态圈的又一布局。2020年9月22日,中国平安在深圳举行投资者开放日活动,首次全面披露医疗生态圈战略及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成果。据悉,集团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投入到医疗生态圈。
作为平安医疗生态圈的重要成员,平安好医生已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2020年又推出全新服务品牌“平安医家”,致力于打造服务用户和医生的双平台,试图提升医生的粘性。据悉,平安好医生目前服务用户达3.46亿,驻司医护团队超1800人,聚集全国近万名专家,已建立起最大的线下服务网络,包含11万家合作药店、4.9万家合作诊所、2000多家体检中心。2020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至27.5亿元,其中在线医疗收入大幅增长107%至6.95亿元。
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平安还投入巨资在全球布局医疗服务网络。2018年,集团分别斥资7000万美元、3100万美元投资以列体外诊断公司MeMed和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数字医疗创业加速器之一——美国Startup Health公司;2019年,集团再以1亿美元投资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掌上糖医;2020年,以3500万美元投资德国数字化牙科技术初创企业PlusDental。
医疗生态圈对平安金融主业赋能成效显著。据披露,中国平安每年15%到20%新增金融客户来
图1  中国平安“保险+”生态布局
自于医疗生态圈,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为3.1个(不使用的为2.0个),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AUM 约1万元(不使用的为5600元)。
未来,中国平安力图从政府、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等5个方面发力构建医疗生态闭环,抓住医疗健康市场巨大发展机遇,打造公司未来价值增长新引擎。具体而言,平安医疗生态圈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横向打通,从用户端出发抓住用户流量,从支付端长臂管理机构,并赋能服务方,实现价值最大化;二是纵向打通,通过服务政府,撬动医院、医生、医药核心资源,并借助科技抓手,赋能生态圈
成员,建立竞争壁垒;三是与平安金融主业在获客、提升客户粘性、提高客均价值等方面产生协同价值。
平安好车主卡撬动“车生态”
2020年7月23日,平安产险耗资170亿元收购汽车之家26%股权,加强产险板块与平安汽车生态的直接联动,并与平安旗下的融资租赁业务、平安银行车主信用卡等继续协同作战,进一步强化平安客户“围绕车生态”的一站式服务。
在平安的汽车生态中,其在金融领域的深厚积累,是赋能生态的核心。目前,平安银行已成为国内汽车金融第一银行,其汽车消费金融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进而在金融服务、精准授信等层面拥有相当大的优势,能够在汽车金融层面为车主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实,对于车主实现“一站式服务”并非易事。每一个细分市场,都需要有足够的专业度来支撑。因此,在供给端,企业具有做大的空间,却没有做全生态的专业度和意愿。反映在需求端就是,汽车保养是一套体系,汽车保险又是另一套体系,如何将车主服务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有价值的服务模式,一直是汽车生态服务商的难点痛点。
中国平安就以平安银行发行的好车主卡为纽带,将加油站等后市场服务商与车主两个生态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商家,最核心的就是消费,对于车主,最核心的是权益和服务。通过全面打通的权益,平安笼络全国超5万家线下合作商户,为车主带来加油、洗车、停车、充电等一站式服务。这开启了基于口碑发酵的生态轮转,车主越消费享受的权益越多,商户获得的收入也会相应提升,从而进一步有意愿给予更大的优惠,生态有了第一个驱动力。
当生态内的车主、商户越来越多,数据层面的潜在价值将会显现,比如主动为车主提供个性化、直击痛点的服务。
显然,平安正以好车主卡为突破口,从金融出发,延展到整个汽车生态,再进一步涵盖生活生态。这个生态体系中,用户获得巨大的便利,商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平安的技术实力获得进一步积累,三方共赢共建,共同推动整个生态体系的良性运转。
对汽车生态的布局,中国平安似乎有更大的野心。2019年,集团旗下投资基金以2550万美元投资印度线上二手车交易平台CarDekho,是否意味着中国平安意图在海外复制汽车生态模式,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2020年年终之际,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争分夺秒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前期云计算、安全、专属钉钉等合作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展包括集团级数据中台建设、核心数据库建设等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深度合作。董事长孔志伟风趣地用“结婚”形容这
一合作,彰显中国太保数字化战略的深度和广度。
2020年以来,中国太保在科技投入上屡有大动作。7月21日,其独立出资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7亿元。财报信息显示,中国太保在2012年就全资成立了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聚合中国太保的线上渠道。
除此之外,中国太保的合营、联营公司中也有太颐信息技术、大鱼科技、得道、上海聚车、北京妙医佳等约10家科技公司,涉及信息科技类、汽车产业类、医疗科技类等细分领域(图2)。
中国太保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高薪增设了
首席科技官一职,由出自平安科技条线的戎国强担任。公司也一直大力推进保险业务线上化布局,2018年推出人工智能核保项目,2019年创建“太睿保”车联网平台,分析驾驶行为、监控驾驶异常,2020年设立太保金科、推出“太AI ”智能定损。
孔庆伟对外也曾表示:“作为数据密集型产业,数据是保险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保险业务场景的复杂性和大数据的综合性,决定了保险业更需要站在科技的风口,主动去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科技的发展在推动保险产业升级中必然会起到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打造七大平台提升科技化管控能力
在旗下科技平台的支持下,太保集团实施转型2.0战略,完善“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布局,推进“一云两核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集团七大科技平台,提升集团科技化管控能力。
一是打造聚焦C 、B 、E 端移动工具平台研发。将“太平洋保险”APP 整合成为各子公司客户端的统一移动在线门户和服务平台,解决客户无法在一个APP 上获取所有子公司产品服务的痛点,同时打造千人千面的APP 智慧运营,实现服务智慧提供、产品
智能推送、消息个性引导及活动精细运营,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二是构建“家园”大数据客户平台(数字化支撑)。逐步解决客户数据孤岛问题,助力客户经营和资源共享。该平台现已实现全司客户全量历史数据(超208T )的迁移整合,并首次利用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实现日增亿级(4-5亿条)数据的秒级同步,
Cover Story
片来源:IC photo
图2  中国太保“保险+”生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