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重要的物理学家简介
(曾小金收集、编辑以及整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自然科学学科。物理学的飞速发展16世纪开始发展至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物理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严谨的学科;在这400多年的发展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1.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推翻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对近代科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立了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在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得到公认之前,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只不过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没有取得自己的独立地位。当时,哲学家们束缚在神学和亚里士多德教条的框框里,得不出符合实际的客观规律。伽利略继承和发展了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注重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敢于向传统的权威思想挑战,他不是先臆测事物发生的原因,而是先观察自然现象,由此发现自然规律。他摒弃神学的宇宙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服从简单规律的整体,要了解大自然,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实验定量观测,出它的精确的数量关系。基于这样的新的科学思想,伽利略倡导了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的科学活动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在天文学方面,伽利略的贡献是极其巨大
的。 他的宇宙观的核心是维护和坚持、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他的日心说观点是完全建立在对天文的长期观测所获得的大量新发现的可靠事实基础之上的。伽利略通过望远镜测得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与金星的盈亏变化,看到银河中有无数恒星,有力地宣传了日心说。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是近代科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 1638年伽利略完成了又一巨著《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与数学证明对话集》,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落体运动定律和惯性定律是该书中的重要内容。 伽利略的实验主要是应用小球沿斜坡滚动的方法,证实了落体定律,也推出了不完整、不彻底的惯性定律--他只承认圆惯性运动,而不承认直线惯性运动。他的理论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以后经牛顿发展完善,建立了近代经典力学的系统理论。伽利略所建立的摆的定律、惯性定律、落体运动定律,以及对抛体运动的研究和他提出的相对性原理,奠定了动力学的主要基础。
伽利略的一生,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他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科学态度,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当然他也不正确的观念,如否定、香、味等物质属性的客观性等,但这些都无损于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光辉形象。
2. 牛顿(Isaac Newton, 1643-1727林肯简介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164314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一个自耕农家庭。他自幼热爱自然,喜欢动脑动手,12岁时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在读中学时他曾寄宿在格兰瑟姆镇的克拉克药店,药店对他来说就是一
个小型实验室,在那里培养了他的科学实验能力。牛顿还将自己已记录的自然现象分为几类:颜调配、时钟、天文、几何学。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616月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一学院的巴罗教授对牛顿特别看重,指导他阅读了许多前辈的优秀著作。1664年牛顿经过考试被选为巴罗教授的助手,1665年大学毕业。1665~1666年伦敦流行鼠疫,牛顿回到家乡,在这两年期间取得了许多成就。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深造,16687月获硕士学位。1669年巴罗教授推荐年仅26岁的牛顿继任卢卡斯讲座教授。
1666年的夏末,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从树上落了下来,正好打在牛顿的头上,刚好那天牛顿在聚精会神的思索: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其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什么力量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在他头上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些问题开始,他到了最终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尽管牛顿以前在解析几何、对数、无穷级数等方面已有成就,还是不能圆满的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牛顿将古希腊求解无穷小问题的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
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1676年牛顿发表了研究成果二项式展开定理。1684年莱布尼茨在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拉长的S作为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各国迅速推广。
当牛顿在微积分方面迈开卓越的一步后,他开始用三棱镜对白光的组成进行分析。证实白光所以能散射成彩光谱,是由于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光混合组成的。他用白光分解实验宣告了光谱学的诞生。《光学》是牛顿的经典著作,集中反映了他的光学成就。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巨著里,不但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把力学确立为完整、严密、系统的学科。他在概括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提出了运动三定律。这三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共同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的主要支柱。
1672年牛顿被皇家学会聘为会员,1703年成为皇家学会终身会长。1699年任造币局局长。1705年被封为爵士。1727年牛顿逝世于肯辛顿,遗体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为了纪念牛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力的单位。
3.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
英国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1831613日麦克斯韦诞生于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地主家庭,1847年进入爱丁堡大学听课,专攻数学。1850年考入剑桥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校三一学院数学系,并留校任职。1856年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学院任自然哲学教授。1860年到伦敦皇家学院任自然哲学及天文学教授。1871年受聘为剑桥大学的实验物理学教授,负责筹建该校的第一所物理学实验室——卡文迪什实验室,1874年建成后担任主任。
麦克斯韦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他根据库仑,高斯、安培、欧姆、毕奥、萨伐尔、法拉第等人的一系列发现、实验及研究成果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科学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指出了光、电、磁现象本质的统一性。这一划时代的理论成果为现代电力工业、电子工业和无线电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麦克斯韦14岁读中学时,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卵形曲线的机械画法》。他认真研究法拉第的《电学的实验研究》一书,并发表了首篇电磁学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论文中用精确的数学表达了力线的概念,从而推导出库仑定律和高斯定律,这篇论文用数学语言表达了法拉第的物理思想。1863年他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论物理力线》,不仅进一步发展了法拉第的思想,扩充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场的变化产生磁场,还由此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证明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揭示了光的电磁波本质。1864年他的第三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从基本的实验事实出发,以场论的观点用演绎法建立了系统的电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