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NERGY A UTOMOBILE I新能源汽车
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研究
马国良
国机智骏汽车有限公司江西省赣州市34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水平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汽车作为人们出行重要的代步工具也随之增加,这不仅加快了石油能源消耗的速度,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当前形势下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评价,然后对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希望 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研究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汽 车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 少的交通工具。但是,从当前发展形势来 看,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愈发严重,传统的 石油资源短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当 前形势下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而生,为汽车技术的发 展方向指
明了道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利用 一方面有利于汽车技术的全面发展,不断改 进汽车的全面性能;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 可以缓解能源压力,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 展。基于此,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2.1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随着全球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 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 重点关注的热点,在这种形势下,新能源汽 车技术的研究是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 略。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新型燃料 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来源,或采用非常规 的新型动力装置来利用常规性车用燃料的 汽车。从世界上不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研究 的现状来看,新能源汽车有混合动力电动汽 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和太阳能
汽车等,新能源的利用在解决石油等资源短
缺的问题上作用十分明显。
2.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较晚,但是发
展速度很快,据统计,2011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年产量还不足1万辆,随着国务院发布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2020年)》,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的补贴政策,
比如车辆购置补贴、购置税减免,以及相关
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等。在政府大力度的扶
持下,到了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
量超过50万辆。随着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开发
力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补贴力度的加大,越
来越多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注重新能源汽车
的开发,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现了很多优秀的
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比亚迪在
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领域处于领导地位,比
亚迪以电池开发为起步,逐渐发展为I T及
零部件、汽车以及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的大
型汽车制造企业。在二次充电电池方面,比
亚迪拥有核心技术,电池安全性能髙、造成
成本低、寿命长且绿环保。除了比亚迪,
一些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如海马、奇瑞和众泰
等汽车制造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也十分
重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家政策支
持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
素,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向成长期的平稳过
渡,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也随之作出新的调
整。2015年4月,财政部、X信部、科技部、
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9
在财政补贴的政策红利到期后,未来应如何
主动寻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内动力,扩
大市场需求,也是摆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面
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3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评价
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影响到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汽车在人们的
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沟通桥梁的作用,在能
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对新能
源汽车技术发展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从人口基数来看,我国人口众多,这会
直接影响汽车数量的基数。从当前发展情况
来看,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会
占到10%左右。在发展过程,新型汽车不断开
发出来,当前普遍采用的新能源汽车为混合
动力汽车和燃气汽车,这两种新能源汽车在
安全性能和可靠性指标方面较高。混合动力
汽车节能补贴新政策
汽车以传统原料为主,利用电力驱动技术切
实提高汽车运行速度。由于电力驱动技术、
52 AUTO TIME
NEW ENERGY A UTOMOBILE I新能源汽车
D时代汽车 wwwautotime
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据有关研究表明,混 合动力汽车平均油耗只有普通汽车的百分之 四十左右。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不仅环节能 源的危机,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气环境 的污染,在当前阶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 视和使用。可是,混合动力汽车在技术仍 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成本较高、技术垄断 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混合动力技术 的综合应用。
从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 四种,分别是全混式、插电式、轻混式和微 混式。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率最 高,约占50%左右,在理论节油率上也最高,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可以进行外接充电,在运行时可以纯电动行使,和普通汽车相比 速度较慢。全混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率比例 在25% ~50%之间,理论节油率在30%〜50% 之间,在工作性能上,全混式混合动力汽车 也可以基本的电机助力、发电机驱动优化等 功能,其缺点是不能进行外接充电。和混合 动力汽车相比,轻混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比 较较低,约在5%~25%之间,理论节油率在 15%~40%之间。从工作性能来看,轻混式混 合动力汽车可以实现电动助力、发动机驱动 优化等功能。在混合式动力汽车中,微混式 动力汽车电动比率最小,为5%左右,理论节 油率在5%〜10%之间。在功能方面,微混式 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对发动机驱动进行优化,电机轻微助力、发电等功能。
从燃料组成来看,燃气汽车的燃料来嫄 主要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燃料,和普通 的汽车相比,燃气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 少。此外,燃气汽车在碳氢化合物、氮氧化 合物排放等方面也相对较低,对生态环境有 很好的保护作用。纯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 主要动力,在纯电动汽车中没有燃机发动装 置,因此纯电动汽车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噪音较小,有利于降低能源的消耗。此 外,纯电动汽车的维护相对简单,当发生故 障时,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时间,对维修人员 专业知识要求不髙。
4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
4.1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机制上,政府要 加强市场的宏观调控,不断建立和健全市场标准体系,注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加
大市场监督力度,对于不符合新能源发展的
汽车企业要严厉打击,避免社会资源的浪
费。从管理模式来看,不同地域对新能源汽
车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总体上缺少宏观指导
和政策上的优惠。在新能嫄汽车的总类上,
混合动力、生物能源、氢燃料电池、电动能
源等多种新能源汽车频出,如果政府宏观调
控不明显,会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
政府还应做好新能源汽车价格方面的调控,
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均衡发展,这对新能源汽
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2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为基础。从世界范围内看,
很多国家为了鼓励本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继出台了优惠政策,通过从财政资金中划
拨、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在人才培
养上,政府应强化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
的培养,企业应积极引进专业性强的技术
人员,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支持力度;在
物力上,政府应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
设,比如兴建住宅的时候,为新能源汽车提
供充电设备,同时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鼓
励人们“低碳出行”,增强民众节能、环保
的意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
会气氛;在资金上,政府应加大新能源汽车
企业和科学机构财政补贴范围和力度,通过
税收减免、降低相关进口设备关税等措施,
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
发中。
4.3加大技术合作力度
从技术领域来看,新能嫄技术属于髙新
科技,在这方面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
定的差距,在企业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过程
中,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的技术研究成
果,加强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共同开发与
进步;此外,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注重自身科
研工作的推进,加大人力和资金上的投入力
度,积极参加国际新能源汽车研讨会,对行
业的动态和发展方向有充分的了解,为企业
自身国际化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4.4完善产业结构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数量和规模上逐渐增
大,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和体系。
一方面,政府要严格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质量
标准,规范市场各种行为,如生产、销售和
售后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政府应强化新
能源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
产业联盟,加大技术交流,促进基础充电设
施、维修保养服务系统的完善。除此以外,
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品
牌价值的建立,进行产品宣传时要重点突出
自身技术优势,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品牌印
象,不断提升自身品牌效益,实现企业自身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5结语
总而言之,在能源日益紧张、生态环境
恶化的形势,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广阔
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
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和政府要对新能源汽车
技术有深入的了解,不断突破行业发展瓶
颈,注重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与改革,促进新
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宛泽.浅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
与市场培育[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
(16) :266-266.
[2] 贺正楚,张训,周震虹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选择与评价及实证分析[C].湖南省技
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
会暨“低碳经济与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培
育”研讨会论文集,2010: 7-9.
[3] 李晓英,李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〇].部阳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6 (1) :68-76.
[4] 梁大珍,曹明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
现状及政策建议[J].河北农机,2014 (4 ):
21-22.
[5] 钱翌,宋开慧,张培栋,王卉卉,徐艳.中
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历程浅析
青岛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6,32( 1>.
64-70.
[6] 常俊良,韩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
状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〇].市场论坛,
2016,(09).
AUTO TIME 53